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冲上热搜!两会提议英语不再作为高考主考科目

德华盛新闻

冲上热搜!两会提议英语不再作为高考主考科目

发布时间:2021-03-05 14:44:13 | 浏览次数:760

高考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事件,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提出的建议就与高考日期有关。

高考将调至6月首个周末?

目前,高考时间固定在每年6月的7日和8日,这几个数连起来,被戏称为“录取吧”。

不过,吴仁彪和其他经历过孩子高考的家长一样有了新的体会。他说,如果6月7日、8日不是周末,很多考生家长会请假专门陪孩子参加高考,另外如果考点离考生家较远,由于担心堵车耽误考试,家长一般会在考点附近住酒店,这无疑会增加考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同时,为了保证广大考生能按时参加考试,城市一般会采取交通管制措施,这会给其他市民的出行带来困扰。此外,考点所在学校其他低年级学生在高考这几天都会放假,但其实学期并未结束,这就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

因此吴仁彪建议,以人为本,把高考时间微调到6月的第一个周末,而非固定的7日、8日,以上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而且,由于时间调整幅度较小,且调整后的时间事先完全可知,不会给考务和后续录取工作带来太多变化。

吴仁彪表示,这一建议也适合于小升初和中考时间的微调,即把考试时间安排在离目前固定考试时间最近的周末举行。他表示,全国已经有很多地方的中考和小升初考试都是在某个月固定的周末进行,因此上述建议不仅必要,也是可行的。

针对这个提议,网友们看法不一。

有网友认为这个建议很人性化。

@山寨大当家面团七:总算有这个提议了,每次都要和早高峰凑一起,大家都耽误事。

@我是谢明浩:我觉得可以,这样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不可爱就装:这很合理,放在周末,封路什么的影响也能降到最低,代价最小,我赞成。

@买不起榨菜的刘同学:放到周末没问题,不影响上下班,没有早晚高峰,学生考试更顺利。

@周zQ小晨7:同意!应该人性化一点!

而大部分网友则认为,还是固定日期比较好,有仪式感,而且寓意也比较不错,更何况还有部分省份高考不只考两天。

@今天的小常很甜:还是感觉678(录取吧)挺好的。

@BestVioleta:不要吧,感觉还是固定日子好一点。

@秋南n:mmm,江苏7、8、9号考三天,怎么凑周末……

@欢快的小小雅:还是固定吧,日期比较公平,周六周日一点都不友好。

@茶呈訸灯:固定挺好的,更有仪式感,变来变去的考生都慌了。

你认为有必要把高考时间调整至周末吗?

不管高考日期会调整与否,高三的同学们都不用担心,今年的高考时间不会受影响,此前教育部已经明确了2021高考将于6月7日开始。

今年两会,教育依旧是民众关注的热门领域。

过去一两年,关于在线教育、英语教育、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等话题的热度只增不减。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不少代表针对这些教育热点话题提出相关建议,他们将带来哪些关于教育的重磅议案与提案?小德做了整理汇总,我们一起来看看↓↓↓

建议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科地位

“为了学英语,学生和家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英语真的有这么重要吗?”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告诉记者,他建议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的必修课地位。

许进指出,在美国,大学毕业生通常能掌握3万至5万个单词。在我国,掌握4千个单词就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了上重点中学,很多小学生取得了相当于大学英语4级考试或者更高级的英语考试证书。英语教学课时约占学生总课时的10%,但英语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

许进通过调研发现,现在,翻译机可以提供包括英语在内多种语言的、衣食住行等领域的、不低于大学英语6级水平的口语翻译服务,技术十分成熟。智慧手机为大家提供的翻译软件,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于贯穿义务教育全过程的英语《教学目标》。在人工智能时代,翻译职业位居即将被淘汰职业的前10名。

“音乐、体育和美术‘三小科’等素质教育课程占比偏低是各级学校面对的实际问题。不再将英语课设置为必修主课,将解决素质教育缺乏课时的问题。学校应该用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许进说。

因此,许进建议,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由国家投资、全体学生必学英语(外语)的现状。

“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许进说。

创办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大学

全国政协委员、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4日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创办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大学,构建以大学为中心的集成电路产研生态圈、职教生态圈和资源生态圈。

集成电路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在资讯、通讯、消费性电子、车用电子、工业用电子与国防用电子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统计,到2022年,全国设计业人才将达到27.04万人,制造业26.43万人,封装测试20.98万人,人才缺口近30万。行业人才结构也正逐步向设计业和制造业“前中端重”、封装测试业“后端轻”调整。

王文银介绍,这意味着,一方面,我国高校人才供给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矛盾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另一方面,除高端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缺乏外,复合型人才、国际型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也将继续面临较大缺口。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对标国际先进制造的引领区,具备国内领先的创新机制和政策环境、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和科创企业聚集等显著优势,王文银表示,建议创办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大学,以大学为基地,跨时域、跨地域、跨校企领域、跨专业领域,打造集“大学校区+科研机构+科技园区+居民社区”于一体的产业创新聚集区。

王文银进一步展开,创办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大学,有利于探索湾区集成电路产业一体化发展路径,打造产研生态圈;同时,可完善人才育留政策和资金保障措施,打造职教生态圈,资金方面,设立粤港澳集成电路产业大学科学基金,并划拨教研奖励专项资金,着力解决从教师到学生、从进校门到进企业的全流程科研奖励。

此外,王文银还建议,成立粤港澳产业发展基金,以大学为基地发挥在财政、科研、资金等方面的互补优势,推动创新资源在大湾区之间的便利使用。

全面取消家庭作业

全国政协委员马光瑜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进一步增强德育、体育、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

他建议,要厘清学校与家长的责任边界,建议推迟小学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相一致,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减轻家长的负担。同时增加体育运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学生体能。同时,应组织专家学者科学编制教材,减少笔头训练。

建议在线教育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牛三平建议,对在线教育立法,包括关于“开展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试点”“科学调整民办高校招生批次”“对在线教育立法”等内容,确保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牛三平建议依法促进规范发展,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市场违法惩处力度等方式,确保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全国政协委员李心建议,要进一步规范在线教育市场、保护青少年视力健康。

李心建议,要加强行业监管,推动在线教育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从教师资质、内容质量、营销手段、收费标准、学费安全等方面对在线教育机构全方位加强监管。

禁止在线教育机构将学习群组与特定学校、班级捆绑,形成"校外校"、"班外班"。对中小学在线教育课程单节时长进行限定,高中一般不超过30分钟,初中一般不超过25分钟,小学一般不超过20分钟。课程中间休息不少于10分钟,并采取强制黑屏、退出等方式让学生放下电子设备。高中、初中、小学课程每天在线作业平均完成分别控制在20、15、10分钟之内。

教育部要出台专门文件,规范学校推介在线教育平台行为。明令禁止学校、教师以任何方式向家长、学生推荐商业性在线教育平台及产品,更不能将学校课堂教学内容与在线教育平台挂钩、捆绑,不得要求学生在在线教育平台完成学校作业。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学生节制使用在线教育平台。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探索对中小学生参加在线学习进行全网时间总量控制,对在多个平台注册的累计计算周期内学习时间,全面推行学生注册在线教育平台实名制。

建议禁止给学生办信用卡及提供分期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将提交建议呼吁加大网络贷款监管整治力度。

李君在建议中谈到,随着小额借贷转到线上、网贷平台的产生,越来越多的人在知情或是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享受到了网络借贷服务。从实践来看,虽然网络借贷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因收入不均而导致的消费力不平衡问题,但是存在申请门槛低、准入条件简单、计息方式不规范以及非法催款等非常明显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套路贷”“校园贷”“裸贷”等一系列网贷事件,导致了很多家庭悲剧和社会矛盾。

针对此,李君建议,健全网络贷款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不良网络借贷的监管力度,要求任何网络贷款机构不得向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中央金融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广告管理部门要一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监管责任,强化监管力度。

与此同时,建立正规的金融服务体系。李君还建议,强化金融信贷知识普及,净化网络环境。普及金融信贷和网络安全知识进学校、社区、企业,提高大家的网贷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还要净化网络环境,严控推送高利贷网贷宣传广告。

在这份建议中,李君还特别呼吁,应禁止给在校学生办理信用卡和提供分期等相关超前消费的金融服务。学生没有偿还能力,超前消费无疑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重视美育教育

2021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谈及近期受热议的青少年美育教育。他认为,重视美育教育,应让美术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多参与其中。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就能看到许多中小学生在中国美术馆临摹画作。”他表示,全国各地的美术馆已有1000多家,应当鼓励中小学生的美术课程与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相结合。“最起码在一个月中,有一节美术课是在这些场馆进行的。这样既保证美育教育不是闭门造车,也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机构。”

“我们应该研究中小学教材的构成,探索如何更好运用经典作品。此外,如果有条件,可在校内设立美育室、美育馆。”吴为山说,这样的场所不在乎面积大小、设备优劣,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直观接触到经典的美育作品。

吴为山还说,中小学美育教育是关乎美的工程,属于世纪工程、历史工程,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文化自信,从国家深厚博大的历史传统中来,从独具特色的红色历史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来,也应从新一代青少年对于祖国文化真正的认识和情感中来。

教育部门联合各级学校开展家庭教育

“居家学习期间,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起居无时,懒于学习,不思读书,亲子关系紧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郭文圣表示,疫情期间许多人都关注到了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问题和矛盾。

“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各级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既可促进良好家庭关系的培育,也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郭文圣建议,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关于家庭亲子教育的课题研究,组织一线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依托各级学校心理中心,组织开展家庭亲子关系的主题活动,将亲子教育渗透到日常德育工作中;在疫情防控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学校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家庭亲子教育活动,形成家校互动的良好氛围,以此帮助培育良好亲子关系。

禁止学校悬挂这类标语和横幅

每年高考录取结束,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学校门口点名道姓、图文并茂地张贴“我校某某同学被某某大学录取”“我校有某某位同学被重点大学录取”的大红横幅或喜报。

不仅如此,在校门口介绍学校情况的宣传栏里,刘焱发现,大多数学校都会把毕业生里出了几位院士、教授、名人等作为学校的金字招牌和办学质量的铁证,很少看到敬业爱岗的普通劳动者出现在宣传栏里。

“这种宣传助长了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倾向,加剧了学生和家长对于升学的压力和焦虑,把学生和家长都驱赶到‘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狭窄人生赛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加以改变。”刘焱说。

刘焱认为,教育评价是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门口的标语和宣传栏反映学校教育评价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深刻影响家庭的教育选择和社会教育生态。

与此同时,“五唯”压力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小觑。刘焱告诉记者,有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如喜欢、愉快、有信心、成功体验)等指标随年级升高而逐步降低, 对学习的消极情感体验(如不喜欢、痛苦、疲倦、枯燥等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

“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变用单纯的考试升学‘指挥棒’指挥和评价学校教育的倾向,必须落实到每一所学校,从学校门口做起。” 刘焱呼吁。

为此,她建议,明令禁止学校悬挂人为制造攀比、加剧考试竞争和焦虑的标语和横幅,多宣传毕业生中爱岗敬业的普通劳动者,营造尊重普通劳动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教育生态。

健康、劳动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褚新红建议,义务教育阶段要增设“心理健康课”,每周一课时。她建议建议市区教师培训部门利用寒暑假增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课程,只要有教师资格的、学过教育学的专任教师都学过“心理学”这门课,培训现有教师是有基础的,同时还要加大心理健康教师的岗位编制。

全国人大代表何琳建议,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升学考试的综合评价体系中。何琳建议,健康教育应从体育与健康课中独立出来,把健康教育课纳入各年级的学生课程表,有系统的进行教学计划,并将其纳入中小学生升学考试的综合评价体系中,用更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导向,推动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全国人大代表崔海霞建议,将中考的体育测试由1次增加至3次,初中每学年末测试一次,中考体育成绩由三次成绩相加得出。高考也参照中考办法增加体育测试。崔海霞建议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师招聘办法,对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应聘体育教师,适当放宽招聘条件、简化招聘程序。

全国人大代表贾樟柯呼吁,将职业健康课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在他看来,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职业健康教育课程,保证劳动者掌握基本职业健康常识及防护知识,这对从源头上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将在提案中建议将职业健康纳入中小学课程。

全国政协委员雷鸣强表示,应纠正对劳动教育的偏颇,不断提升劳动教育质量。他强调对劳动教育新时代性质的认识把握,教育部门应迅速采取措施,在促进年青一代全面认识不同劳动形态价值的同时,将创造性劳动、服务行业的劳动、复合型劳动列为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要让研究性学习、智慧型学习、项目制学习、跨学科学习、融合式学习等符合时代特点且能激发青少年兴趣的教育形式,转变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流形式。

基础教育阶段合理使用人工智能

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向大会提交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合理使用人工智能的建议。

刘希娅提出四项建议:加强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的专业研究;完善智能技术运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准入机制、监管机制和退出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教师、学校使用线上学习产品的相关规定、建议;媒体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减少大量线上学习产品对教育的干扰,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建议扩大教育硕士招生规模

“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远不能适应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四五’时期,应深入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要求,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

今年两会期间,民进中央拟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代表民进中央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扩大全国教育硕士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师范专业学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计划人数,进而推动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

倪闽景分析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关键,特别是要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从基础教育教师的入职门槛与目前在职学历水平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很大。

经过调研,倪闽景了解到,从教师入职学历要求看,芬兰、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将教师资格证的学历水平规定为硕士及以上;我国《教师法》中对幼儿园、小学、初中与高中教师的入职学历要求分别还处于幼师、中师、专科与本科层次。

那么,如何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呢?倪闽景认为,至少可以从四个层面下功夫。

一、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的入职学历要求,制定新的教师学历达标计划。倪闽景指出,综合考虑国际教育竞争需要与我国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现实条件,建议将幼儿园教师的入职学历要求明确为大专以上,中小学教师入职学历要求明确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同时,大幅度提升中学教师研究生学历层次的占比。对于招聘教师确有困难的艰苦偏远地区,可在招聘时适当降低学历要求,通过严格的教师招聘考试后给予临时教师资格证书,但须在入职后规定时间内完成在职继续教育学分以获得规定的学历,从而换发正式教师资格证书。

二、创新培养模式,提升高学历层次教师培养能力。对此,倪闽景建议,应探索建立“4+1”或“4+2”教育专业本硕贯通培养体制。即:本科4年中学生学习学科基础知识;在硕士阶段1年或2年中,进入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国家层面应逐步扩大全国教育硕士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师范专业学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计划人数;给有资质培养教育硕士的单位更多政策扶持,增加教育硕士培养经费,为教育硕士发展提供保障;吸引更多高水平综合大学培养高质量教师。

三、各方合力,为在职青年教师学历提升创造条件。具体而言,倪闽景指出,首先为在职教师提供更多学历提升机会。中央要督促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在职教师学历提升5年计划或10年规划,分地区分层次实现在职教师整体学历提升,重点为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在职教师提供学历提升机会。推进各地师范院校和高水平综合大学合作开展在职教师学历提升项目。其次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保障政策,协调教师工学矛盾,保障教师在职提升学历的权益。第三建立在职教师学历提升激励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职称晋升、岗位聘任与评奖评优设定合理的学历门槛,对提升学历的在职教师进行一定的学费补偿等。此外,对特岗教师和乡村教师提升学历实施特别的激励政策,如在乡村地区工作10年以上,可免试就读在职学历教育等。

四、构建兼顾教师培训和学历提升的在线教师教育体系。倪闽景分析称,全国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应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在线教师教育平台,形成国家在线教师教育网络和数据库。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在线教师教育平台、师资、课程、教学、实践、评价等教师培养的全要素和全过程,尤其注重供给高度个性化、高度自适应性的教师教育内容。改造融合各种学历继续教育形式,拓宽学历提升渠道,形成统一的“互联网+”教师教育模式。推进“教师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开展不同类型学习与培训成果认定与学分转换,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

继续加大对河北省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

近日,教育部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891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对《关于部属院校对河北高等教育予以结队发展的建议》做出回应。

教育部在《答复》中指出,受地域环境、历史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河北省教育发展水平低于北京、天津。因此,带动京津冀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特别是河北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始终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2014年以来,教育部持续推进三省市教育协同发展,支持河北省教育水平提升。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推进京津冀三地高校在师资共享、教育教学、联合培养、产学研合作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层次交流合作。同时,积极协商财政部,通过专项资金继续加大对河北省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

专项资金分配时向少数民族、地方高校倾斜

近日,教育部对关于“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和“加大对地方高校的转移支付力度”的答复中表示,近年来,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不断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2016年12月,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印发〈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6〕72号,以下简称《通知》),在原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资金、地方高校生均拨款奖补资金的基础上,整合设立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更好地支持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

一、专项资金在分配时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专项资金采用因素法分配,分配时设置少数民族地区相关因素,倾斜支持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通知》明确要求省级财政、教育部门在分配专项资金时,要向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倾斜。

二、专项资金支持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和双一流建设。《通知》明确支持地方高校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升创新能力;支持地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各地可以统筹专项资金支持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和“双一流”建设,推进地方高校深化改革。2020年专项资金规模367亿元。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财政部,继续加大对地方高校的转移支付力度,督促各地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推进地方高等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高校教育经费分配对非双一流高校一视同仁

近日,教育部在答复“关于保障非‘双一流’等高校教育经费”的相关提案时指出,中央财政通过中央高校预算拨款体系和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支持各级各类高校发展。在分配资金时,重点考虑在校生人数、校舍面积、学校数量、困难程度等基础性因素,在保“人头”、保运转、保资助等方面对“双一流”高校和非“双一流”高校一视同仁,较好地支持了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同时,相关资金充分考虑中西部地区等情况,向薄弱环节和困难地区予以倾斜支持,较好地促进了高等教育公平。

Copyright © 2012-2023德华盛教育学校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99号  |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79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