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时我曾无数次幻想过我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走进北大,比如噙满泪花兴奋不已地迈进西大门,与大石狮子合影留念,然后在未名湖畔流连,在图书馆里畅游,好好感受未来几年属于我的学校。但并没有。我只是在崴住脚后第二天一瘸一拐地从最小的西南门走进北大,感受着并不那么好的住宿楼,吃着北大里第一顿极其简单的饭,看着四处都有的工地,暗自叹息“不过如此”。
三年半之前,我绝对想不到我会以这种方式进入北大,甚至没有想过会进入北大。最初的目标是好一点的一本,甚至连985都没想过。平平淡淡、从从容容度过高中三年,是我刚进高一时所想。那时的我觉得“未来”是一个很遥远的词汇,我不用去管它,它也不会来找我。但慢慢地,随着老师不断向我们灌输顶尖大学的魅力,自己也从多方面了解到各个高校后,我锁定了北大。
我记得很清楚,2012年初雪的那一晚,我最好的朋友问我:“亲爱的,你想上哪个大学?”
我几乎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北大。”
说完我们俩都微微震惊,她是惊讶我如此高的目标,而我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我早已有了这么清晰的梦想。那晚,我们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走,聊北大,聊专业,聊关于未来的一切一切。我的未来也在那一刻慢慢清晰,我要踏进北大,我要做一名生物科研工作者,我想出国深造,我要凭自己的努力拥有令众人艳羡的生活。
回到家里,我为自己列了第一张人生规划表。我知道高中的安逸生活结束了,我必须要改变。逐渐的,我学会了早起晚睡,放弃了追了好久的小说,知道自己英语薄弱每天练习阅读写作,在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又自写很多内容,向班里优秀的同学问题,学着整理错题,记笔记……能想的一切提升自己成绩的方法,我都在慢慢尝试。
这是一个艰苦并且需要很大毅力的改变。克服惰性,并不是说说就行的,它需要咬牙坚持,需要在自己睡眼朦胧时舍得往额头上抹风油精,需要在六点不到的大冬天里缩在被窝中数一二三起床,需要不厌其烦重复一个个简单却张牙舞爪的单词,需要沉下心一遍遍演算自己做错的题,需要在周末时把手机扔得远远的抱着英文小说硬着头皮往下读,需要承受周围人“你吃错药啦这么努力”的言论,需要鼓起勇气向各个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哪怕被嫌弃笨……这一切的一切,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
它们需要梦想和未来的支撑。
就这样,我一步步迈向高考。在高三的一年里,学校给予了我们很多机会,比如清华北大夏令营,北大的“博雅计划”和清华的“领军人物计划”,清北及国科大的自主招生名额……这些机会,学校都有考虑到我,但无一例外,我都在之后的审核中被刷下去了。我本有可能抓住的五个机会,全部错失。这些事情对我的打击挺大,甚至让我产生了“是不是清北与我无缘”的疑问。我记得很清楚,联考后的某一节自习我趴在桌子上狠狠地哭,无声却又极其伤心地哭,就像我已经高考失利了一样。
回到家里,当我看到我在桌子上刻下的“北京大学,拭目以待”的字时,我的眼泪又唰的掉下来。我突然意识到,没有了这些机会只是意味着我不能通过捷径抵达我的梦想,但并不代表我不能实现我的梦想,高考还没到,一切都没有尘埃落定。
不管怎么样,为了梦想和未来,一定要把再多的失望都化为动力,因为不到最后,一切都没有结束。我更加努力地学习,甚至为自己报了高考技巧培训班,事实证明,我应该感谢当初明智的选择,感谢这个培训班的一切,她值得铭记,她叫德华盛高考教育高考技巧培训。
跌跌撞撞,磕磕绊绊,我走过了高中,经过了高考,迈进了北大。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第一部分。
习惯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在北大呆久了,突然发现自己爱上了西南门敬业的保安,爱上了不那么好看但却温馨舒适的宿舍楼,爱上了虽然简单但味道可口的饭菜,甚至爱上了空旷的工地。我早已无数次从北大西门进来,抚摸着石狮子,成为别人相机中的过客;我也无数次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驻足,看着四季的北大,想象着四季之后的我;而图书馆,不是畅游,而是扎根。“不过如此”,其实是“美好至此”。
能进入北大,何其之幸。
感谢梦想,把我带进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后送给学弟学妹们一个词:春华秋实。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99号  |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79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