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遇见清华 | 侍智坤:梦圆之时,起航之始

德华盛新闻

遇见清华 | 侍智坤:梦圆之时,起航之始

发布时间:2017-09-05 17:02:26 | 浏览次数:543
侍智坤,清华大学2017级土木大类本科生,毕业于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

自幼生长于大西北的我性格粗犷而细腻,粗犷在打球时热汗淋漓,唱歌时放飞自我;细腻在品美食时细致入微,攻难题时环环必争。有幸能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员,更有幸进入了培养众多优秀学长和大家的土木类,怀着对清华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而来,愿历尽千帆后,归来仍是少年。

 

2001年

身距清华,无限远

心距清华,无限远

我名字中的“坤”字有脚踏实地之意,取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与清华校训相契合,更蕴藏着父母对我的深深期望。三岁时的我刚开始听闻清华的名字,心中没有什么概念,甚至不知道乌鲁木齐到北京有多远,只知道清华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可能是小孩子的好胜心,我那时就有了自己的打算:以后一定要考上清华!

 

2010年

身距清华:0公里

心距清华:无限远

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游历清华的校园,近距离感受清华的水波温柔,阳光灿烂。当气势恢宏的二校门巍然而立,我看到了硬朗的“清华园”三个字烙刻在拱门上;当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跃然于眼前,我感受到了梵婀玲名曲般的光与影。这次清华之旅,让我领略到学风严谨,行胜于言的清华气息,我深知自己离清华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但这笃实的学风再一次坚定了我的清华梦:清华之路,一苇以航。

 

2016-2017年

身距清华:2800公里

心距清华:2800公里

2800公里,是乌鲁木齐到北京的距离,这是我身心第一次同时有了一样明确的方向,大概是接近了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了。恐怕如果没有这样的心境,就会很难应付高山一般的高三吧。说高三不累是假的,经历了暑期课便是漫长的冬三月,熬过了冬三月又是接二连三的模考,不脱了几层皮、换了几身骨怎么可能考上心怡的大学,更何况我心怡的是最好的你---水木清华。很喜欢一句古话:既来之,则安之;用俗一点的话说,来都来了,不拼一下对得起谁?用文艺一点的话讲,既然目标是地平线,那么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纵然被千万张卷子累的筋疲力竭,纵然被千百次考试虐的灰心丧气,只要初心未改,梦想未变,便有前进的方向与勇气。正是带着对梦想的执着,在这一次一次的坚持中,我一步一步走近了清华。

 

2017年6月

身距清华:0公里

心距清华:0公里

很不幸,高考中的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自己一度认为梦想己离我远去。万幸的是,通过清华大学的领军计划考试让我获得了进入清华的另一条路,清华以她那不放弃任何一个优秀的、努力的人的态度拯救了我,也拯救了我的梦想。衷心感谢清华大学给我了这次机会,让我在2017年的夏天经历低谷后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也许荡气回肠是为了最美的平凡,这先抑后扬的波折圆了我的清华梦,让这份喜悦弥足珍贵,更让我坚定了通过清华的求学之路积淀学识、提升自我,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通往清华的路不止一条,矢志不渝,勇于尝试,才可能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八月的我,应当会置身于热闹的清华园中,或是在那远近闻名的食堂里品尝珍馐佳肴,或是在军训场上挥汗如雨,或是在宿舍内与更多的学霸埋头苦读,不过不管在哪,我都希望能骄傲地称自己一声:“清华人”。身为清华人,我会在未来四年甚至七年的学习生活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结交益友,拓宽眼界,勤于思考,重于实践,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以天下为己任,用手、用心、用行去谱写自己和祖国的未来。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实的生活和最崇高的梦想,即便天寒地冻,路遥马亡。清华是我青少年时的梦想,当这梦想成真时,新的追梦之旅已拉开了序幕。我愿在清华求得土木工程的真学识,尽自己的一份力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纵使前路崎岖,也会欣然起行。

正如《蜗牛》中所唱:“当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Copyright © 2012-2023德华盛教育学校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99号  |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79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