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们家长经常掉进去的一个“爱的误区”:我们太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做一点脏活、累活、舍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这样反而会害了孩子,阻碍孩子成长。
而厨房,其实是个教育孩子的好地方。厨房可以培养孩子的以下能力:
1、让孩子更有责任感
想想你平时在做家务时,孩子是不是总想过来帮帮忙。而这时候,大多数妈妈是怎么做的?
要么说一句:“你还不够添乱的呢,这里用不着你!你就在那里好好玩你的吧!”结果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嫌弃了……
每个人都有“被需要”、“被使用”的心理渴求,这证明我们在别人眼中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一个人自信、自尊的来源。
对孩子来说,你时常交给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活儿,时常使唤一下他,比如帮忙在厨房摘摘菜,洗洗碗,甚至都可以煮些简单的饭。
这样才能激发他内心小小的责任感,让他感到自己在家里也是很重要的,也就慢慢建立起了他的自信和自尊。
2、让孩子更能体会爸妈的辛苦
孩子如果不进厨房看看,就永远也不知道他所吃到的美食是怎么做出来的。
他不知道,妈妈在厨房里转的像个小陀螺,忙的恨不得有好几个分身;他不知道,妈妈切菜的时候甚至伤到了手;他不知道,’妈妈被油烟呛得直流眼泪……
如果看不到这一切,孩子还以为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他应得的,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殊不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但是爱,不应该成为过度保护。你要让孩子在厨房常转转,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让他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珍惜父母给他的美好生活,进而更努力的去过好他自己的生活,来回报父母。
别看厨房是个不起眼的地方,这里面教育孩子的学问可大着呢~
3、懂得合作、学会配合
只有一个厨房,一套厨具,要想早点吃上香喷喷的饭,默契配合必不可少。
比如你在清理鱼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把大蒜、生姜等调料备好;或者你在洗剥毛豆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先去摘小青菜;再比如,你炒的菜快出锅了,你可以让孩子把盘子准备好……这样清楚的明确分工,能让孩子学会统筹时间。
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能感觉到自己有价值,是被需要的,这对于孩子树立信心大有帮助。
然而,有的家长没有抓住这个绝佳的教育机会,以致有些孩子在超市里会乱尝东西,会插队加塞、大声喧哗……
一个孩子,乃至一家人的教养,往往就是在超市这种公共场所中体现出来的。如果你利用好每次带孩子去超市的机会,你会惊讶孩子的成长。
1、购物前:列购物清单,学会定计划
带孩子去超市之前,一定要跟孩子一起想一下,哪些东西是需要要买的,然后形成纸质版,顺便准备一只笔,买好一项就划掉一项。
有些家长会说,我记性好,不用这么麻烦的。其实这样做,向孩子传达的信息是: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该有个计划,这样会大大提高效率。(每学期前也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而且有些孩子,每次看到玩具不买就不走,如果玩具不在购物清单内,就有一个明确的制约作用。
2、购物中:让孩子推购物车,懂得规则
在购物的过程中,除了采购,还能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模拟一下场景:孩子就是小司机,购物车就是汽车,超市里的过道就是马路,顾客就是行人。
虽然没有红绿灯,但是超市里人来人往,也要讲规则,懂得礼让,如果大家都没有这种意识,就极容易“堵车”。
如果所有人都学会了遵守规则,文明礼让,那么交通事故将很难发生。父母虽然不能改变世界,但至少能把这些告诉孩子。
3、购物中:让孩子学理财
第一步:认识标价签,学习付钱。开始几次,父母可指导孩子查看商品价钱标签,并与手中的钱比较,确认手中钱是否可买下该商品。
如标签上价钱是20元,但手中只有15元,那么就不能购买这件物品。此外,每次结账,可指导孩子进行付钱、找零,让他们明白金钱的用途,并学会计算。
第二步:列清单,明预算,拒绝超支。开始购物前,父母可与孩子讨论这次需要购买哪些商品,打算花多少钱,并将购物清单和预算都写在纸上,然后将钱给孩子,就可让他进行第一次购物了。
这么做是为了控制孩子看到什么就想买的消费冲动,由于预算有限,所以只能购买清单上的东西。
选取了所有货品之后,计算一下有没有超过预计的金额。若结果超过预算,则孩子必须想办法解决,如将某些货品改换较便宜的牌子。
第三步,学习“货比三家”。孩子可能在挑选商品方面,只考虑自己的喜好,而忽略商品的价格。个人喜好固然是重要的选择标准,但相同的商品,如果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排队结账肯定是需要排队的,这还能训练孩子的秩序观念。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99号  |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7948号-1